微信 / 朋友圈
学历越来越高,但就业越来越难
2025年的就业市场,竞争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激烈。 数据显示,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 1000万,再创历史新高。但与此同时,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增速放缓,秋招、校招场场火爆,能拿到心仪 offer 的学生比例却在下降。
不少家长心中开始有疑问:
孩子辛苦读了本科甚至研究生,最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?
如果一条路走不通,我们有没有第二个选择?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“两手准备”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共识。与其孤注一掷,不如提前规划一条稳妥、可落地的就业路径。
毕业人数持续上升: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5届全国毕业生人数突破 1170万,比去年多出近20万。
岗位需求放缓:智联招聘等平台的报告指出,2025年秋招岗位同比增长不足 3%,远低于毕业生增幅。
竞争激烈程度上升:平均每个岗位有 30~50 名候选人竞争,一些热门行业如互联网、金融更是达到 百里挑一。
“考公热”加剧: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 300万,录取比例不足 2%,几乎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。
这些数据说明,学历红利正在消失。在单一教育路径下,孩子们很可能陷入“高学历≠好就业”的困境。
专业与岗位错位 部分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,但就业岗位有限,如新闻、法学、管理类。 相比之下,技术型、应用型、国际化岗位需求更大。
“经验”越来越被看重 单纯的文凭已经不足以打动企业,实习经历、跨文化经验、沟通能力正在成为招聘重点。
全球化人才流动 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欧洲等国家积极出台人才政策,吸引国际学生本地就业。这意味着,未来的就业机会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,而是一个更广阔的区域。
家长的担忧:投入了十几年的教育成本,却看到孩子毕业依旧迷茫,没有稳定的出路。
孩子的无力感:刷了无数简历,参加了一场又一场面试,却始终被“经验不足”卡住。
家庭的压力:教育投资巨大,但看不到成果,焦虑和不安不断积累。
这正是为什么,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:不能把希望押在一条路上,必须提前规划更稳妥的方案。
在当下环境下,聪明的家长正在为孩子准备“两手”方案:
一手走传统路径:继续考研、考公、走秋招,争取进入体制内或大企业。
另一手选择海外路径:通过留学或国际项目,让孩子获得实习机会和海外职场经验,提前积累竞争优势。
这样的布局,既保证孩子在国内有一条赛道,又在海外提前铺好另一条路。即便一条路暂时受阻,另一条也能保障稳妥就业。
面对2025年就业竞争的现实,很多家长会问:如果学历已经不再是保障,那孩子还能凭什么在未来立足? 答案是:要把教育和就业打通,让学习和实践形成闭环。
国内传统路径往往是“先学习,后就业”,孩子毕业时才开始摸索职场。但这种模式容易出现“书本知识与岗位需求脱节”的问题。 而在一些海外项目中,教育与就业是同时进行的,孩子在学习期间就能进入企业实习,用真实的经验来弥补简历的空白。
以新加坡的部分教育项目为例:
时间短:1年即可完成大专课程,2年直升本科,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;
带薪实习:课程结束后进入6个月实习期,收入不仅能覆盖部分生活开支,还能积累职场经验;
就业推荐:学校与企业合作,为毕业生提供推荐渠道,让就业更有落地保障;
延展性强:孩子既可以选择留在当地发展,也可以回国就业,把国际经历转化为简历优势。
这样的模式,正是对家长焦虑的回应:它不再让孩子在毕业时才“裸奔”找工作,而是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开始搭建职业跑道。
2025年的就业形势已经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:高学历≠好就业,单一赛道风险太大。 家长真正能给孩子的,是一份稳妥的未来保障。
选择“两手准备”,让孩子既能在国内竞争,也能在海外拥有另一条成长路径。这不是逃避,而是为家庭和孩子 预留更多选择权。
因为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,唯有多准备一条路,才能让未来更确定。